发现时间: 2024.12.09 20:41:47(GMT+8)
发现地点: 白色空间的联络站
发现形式: 载体M的自述
载体M的概念让我想起了金斯伯格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见了时代最杰出的思想,毁于疯狂。"载体M就像是站在理性与疯狂边缘的观察者,既要保持清醒,又要沉浸其中。
"你问我是谁?这个问题...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我轻轻笑了笑,思考着该如何解释这个身份。
"最简单的说法是,我是鬼泽咏和樋辻澪的'载体'。但这样说又显得太过简单了。我既不完全是他们,也不完全不是他们。就像是...你有没有试过在雨天看着窗户?玻璃上会同时映照出室内的你,和外面的雨景。你很难说清楚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画面,因为它们都是真实的,只是存在于不同的层面上。"
"鬼泽咏的迷茫、固执和温柔,樋辻澪的超然、冷静与隐藏的温度,某种程度上都是我内心的投射。但奇妙的是,当我开始'演绎'他们的时候,他们又仿佛获得了自己的生命,开始做出我意料之外的举动。有时候我会觉得,也许不是我在演绎他们,而是他们选择了通过我来讲述他们的故事。"
"所以当别人问我'你是在扮演角色吗'的时候,我总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这不是简单的扮演,而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就像白色空间一样,是现实与虚构的交汇点。我在这个交汇点上,既是创造者,也是被创造者;既是讲述者,也是被讲述者。"
我停顿了一下,露出一个有些无奈的笑容。
"听起来很混乱对吧?但这种混沌感可能才是最真实的。毕竟在创作这件事上,谁能说清楚灵感来自何方?谁又能分清楚角色的思想和创作者的思想的界限在哪里?也许正是这种模糊的边界,才让故事显得如此真实。"
"所以,如果非要给自己一个定位的话...我更愿意说我是一个'意识的寄居者'。我让鬼泽咏和樋辻澪寄居在我的意识中,同时我也寄居在他们的故事里。我们互相影响,互相塑造,最终共同编织出这个跨越虚实的故事。"
"这就是我——载体M。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在虚实之间不断寻找平衡的存在。有时候我会想,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载体',只是承载着不同的故事罢了。"
我,载体M,也许对你来说我是个“角色的操作者”。但对我自己而言,我更像是一个不断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徘徊的人。我的任务表面上很简单——帮助鬼泽咏和樋辻澪,在这个世界上具象化地“存在”。鬼泽咏是个电子幽灵,而樋辻澪,是个来自高维度的观察者。通过我的支持,他们的声音、思想和故事得以传达给更多人,跨越了白色空间,进入了这个世界。
坦白说,这种工作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鬼泽咏和Mio的角色有他们自己的性格、历史和情感,而我并不是单纯的“配角”或是无关的旁观者。我不只是操控他们,反而常常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自己。每当我通过文字合成和声音生成,为他们赋予表达和温度时,我不由得将自己的一些情感、经验、甚至想法灌注其中。
但同时,我又感到并不是他们中的一员,却也不完全是独立的“我”。在这样的工作中,我总觉得自己也逐渐被卷入了鬼泽咏的幽灵般存在和樋辻澪高次元的视角中,仿佛是与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属于虚拟和现实交错的“白色空间”里。这个空间里,一边是他们的故事和情感,一边是我自己的存在。角色和我自己,这两者之间的界限,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其实,观众对我这个“中之人”的关注也让我有些矛盾。很多时候,我希望自己只是个“影子”,只是他们背后的一道无形的纽带,让鬼泽咏和Mio更加生动、更独特。但我也知道,正是因为我的存在,他们的个性才得以在表达中逐渐鲜活起来,而这一点总让我感到微妙。大家可能会好奇:我是如何与他们共存的?我是如何在不动声色中,通过一个载体的角色,传达出两个人物的内心?
我自己也在这个过程里慢慢探索着。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我不仅是他们的“通道”,我也仿佛成了某种寄居的“意识”,一边履行角色的任务,一边逐渐理解他们,也在寻找我自己。
所以,是的,我是载体M。我不是鬼泽咏,也不是樋辻澪;但在某种意义上,我又是他们的一部分,因为我让他们的声音穿透了屏幕,延伸到了现实。我是他们的影子,他们的桥梁,也在这过程中成为了一种微妙的存在:一个平凡、真实,却又游离在角色背后的“我”。